清明节来历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扫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寒食节与清明节原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冬至后105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民间传说寒食是为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纪念介子推说出现后,清明就走向了“断肠”、“慰祖”的方向。
扫墓始于东汉建武十年(公元34年),由光武帝刘秀倡始。最早,古人一直是“墓藏庙祭”,死后自然地归于黄土,藏而不封不树,只在宗庙留一个牌位以供祭祀。到秦始皇起才在墓侧加盖陵寝,汉代承袭之。而皇帝真正下诏扫墓,则已是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唐玄宗诏令,寒食上墓,随以为俗。寒食节约在清明前后,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
这个时候天还有些凉,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这些活动使这个节日,在感伤之外,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
东南西北过清明
中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日食品。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吃鸡蛋和凉馒头,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
在河北,扫墓烧纸在清明前一周就开始了,而清明当天已很少有人去扫墓了。冀南地区则选择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扫墓。
江浙一带,人们把青团作为清明时令点心。其主体由糯米粉制成,经青艾调和成绿色糕团,一般为豆沙馅或芝麻馅。食用时保留了寒食的习惯。
清明也是香港的重要节日,港人会到祖先坟前,焚烧香烛,奉祭物多为水果、鲜花、烧猪或白切鸡。
东南亚地区拥有独特的宗乡会馆文化,其形成与华侨的清明节祭祖传统密切相关。正是为了处理同胞的身后事,早年闯荡南洋的华人共同凑钱置地,建“义山”(免费公墓),盖大伯公(土地神)庙,以实现共同的祭祖愿望。新加坡华人至今仍按照传统仪式扫墓,多半为闽南仪式。每逢清明时节,新加坡华人多会举家出行,亲戚朋友相邀同往去扫墓。
清明古诗词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郊行即事
(北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北宋)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破阵子·春景
(北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苏堤清明即事
(南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感怀
(来自廉洁成都网站,由成都市纪委提供)
踏青
刘袁锐雄
花开人间四月天,
青烟朦胧雨连绵。
香蜡钱纸坟头祭,
相见轮回待百年。
春风渡
杨艺红
已见氛清细柳营,
黑白分明子数停。
权奇蹴踏无尘埃,
只恐先春鶗鴂鸣。
无题
鲁明
清风廉政龙泉驿,
明月洁净扫归途。
节往成情追忆清,
独居都城抒情风。
天净沙·忆介子推
向洁
梨白桃红山清,
风拂绿柳鸟鸣,
追忆感怀路亭,
推不言名,
惟愿文公清明。
清明·励志
张倜健
天地要清明,
朗朗现乾坤;
世界要清明,
正气胸中存。
做人要清明,
坦荡见忠诚;
做事要清明,
留下净白身。
清明赋
刘亚波
时值清明,节令春分,节日莅临也。
年年祭祀,祭祀为奠先人;岁岁踏青,踏青为缓心情。送老归山,儿女天职;悼念亡友,朋辈爱心。教师殉职,学生垂泪;烈士牺牲,群众招魂。灵魂应有安息之所,哀思需要寄托之处;环顾苍柏,还是良友居多;回首往事,人间自有真情。千年家风,需要传承;万载习俗,仍需孝心。然逝者如斯,生者如何?人与人,或生不虚度,或死得其所,于世有功最好;事与事,或轰轰烈烈,或平平淡淡,问心无愧也可。何以廉洁?何谓勤政?古有楷模,执法如山包青天;今有典范,鞠躬尽瘁焦裕禄。新陈代谢,生死转化,如夕阳西下旭日东升;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乃人生选择历史答卷。大道无形不任性,牧童遥指杏花村;贪廉一念间,荣辱两重天。
泱泱大国,朗朗乾坤,点赞清明也!